HomeAbout Me

矽谷之旅(1):如果嚮往,看看就知道了

By Nissen
Published in Free talk
April 29, 2020
2 min read

舊金山、Google、Airbnb、Facebook、Stanford 的參訪心得

「如果心中有點嚮往,去看看就知道了」這是矽谷參訪的初衷。從學程式開始,就對矽谷有很多憧憬與想像。總覺得若想更深度認識這個領域,就應該去矽谷看看。

從去年開始,我就開始探索有什麼較低成本參訪的方式。恰巧的,剛好有機會,我參與一個前輩舉辦的 Silicon Valley Study Trip 活動,並在 2020 年 2 月初到參訪 Stanford 還有 Google、Airbnb、Facebook 等公司,並且近距離跟一些創業家和當地的朋友學習。

Content

分享分成上下兩篇

一、舊金山、Google、Airbnb、Facebook、Stanford 的參訪紀錄(上)

  • 如何去矽谷工作?薪資水平與文化?

  • 景點簡單的參訪紀錄

二 、人焦慮的根源是什麼?——在矽谷學到的三件事(下)

  • Networking 的文化

  • 如何找到自己的創業題目

  • 真正的矽谷精神

如何去矽谷工作?薪資水平?

首先,可能還是會有人跟我一樣都很好奇如何去矽谷工作。那基本上網路上已經多資料,所以這部分我可能無法說得更多XD。

「如何去矽谷工作?」要說關鍵的話就是「簽證」。實力、語言都還是其次,沒有簽證就是無法直接去工作。

因此台灣人去美國工作最常見就是兩條路徑

・讀研究所:選擇讀一個 1 或 2 年的碩士 Program,畢業後可以取得 OPT 簽證,畢業後可以在美國當地工約作1年。如果是讀的 Program又是 STEM 領域(意思是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領域),OPT 可以到達3年。

而在 OPT 這段時間,就要找到公司願意幫忙自己申請 H1B 簽證。但不是申請就會核發,因為美國每年只有約 85,000 個 H1B 簽證,但據說申請案件都超過 180,000 件,所以會需要一些籤運。

・輪調:有些公司在世界各地有總部(例如:Google),因此如果對美國有興趣,可以調查看看台灣哪些外商工作,有相關機制可以藉此輪調到矽谷的公司。根據我很不準確的觀察,台灣陸續來自矽谷新創進駐,因此相關機會之後可能會愈多。

而這次去參訪的台灣人,基本上都是走第一條路徑。

薪資與生活水平

至於薪資水平,如果分成新創和大公司。(以下都是工程師的薪資範圍,所以非工程師專業可以略過。)

  • 新創:年薪大約 7.5 萬~ 10 萬美金

  • 大公司(FNCG等):年薪約略 18 ~ 22 萬美金

同時稅率也很高,大概要 40%,還有其他生活費也是。有次我坐 Uber 時,一個司機告訴我,他房租每月大概要 3000 美金,我想說「開 Uber 竟然可以賺那麼多….?」。至於工作環境方面,據那邊工程師分享,算是的 work-life balance,很少有加班的狀況。去 Linkedin 的時候,還看到一群人下班再上舞蹈課,覺得好快樂?

那關於矽谷的工作、生活等,網路上相關的資料很多,如果有興趣,推薦一些我在 spotify 追蹤的 podcast 節目

  • Just Kidding Tech輕鬆談科技:一個台灣去美國矽谷的軟體工程師分享一手經驗的 Podcast 節目。裡面就幾集是分享一些去美國面試、讀研究所的心得。

  • 矽谷為什麼?:一個連結台灣和矽谷生態的 Podcast 的節目,每週會邀請不同的矽谷台灣人分享矽谷的趨勢與產業心得。

簡單的景點參訪紀錄

舊金山

初次來舊金山,就被它清晰的空氣和空曠感吸引了,這個城市偶爾有種迷霧和憂鬱的氛圍。

舊金山外表光鮮亮,但在龐大的經濟負擔下,同時也聚集許多流浪漢舊金山外表光鮮亮,但在龐大的經濟負擔下,同時也聚集許多流浪漢

來到矽谷很酷的一點,就是路上隨時可以看到許多以往網路上才會看到的品牌,像是Amazon、Linkedin、Saleforce、Wework、Bain、Deloitte…等等。

在這個時候,會有一種「這裡真的科技產業的中心」在這裡的意識,也可以明白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會何會想要來矽谷。

企業參訪

1. Google 的透明與直接

Google 總部Google 總部

這次去了Google總部,與裡面的員工交流。

自己很喜歡這家公司的文化。感覺 Google有點像一間大學,他們有內部線上課程平台,有工程師在上面開課,教大家如何做機器學習、C++等。此外,只要面試通過,成為被認可是的 Googler,要轉換部門或是去不同的國家似乎也很方便。

第二個比較印象深刻的是,一個資深工程師說,他覺得在 Google 的好處是——可以得到很直接的feedback。

比如說他第一年得到的回饋就是「太安靜了」、「都在做自己的事情」,因此他就開始每天定時跟老闆匯報與聊天。

再幾年,他得到的回饋變成是「簡報的時候不會從聽眾的角度出發」,所以他又開始學習如何 presentation。從此可以看到 Google 的文化相當直接,讓員工更明白自己可以進步的地方。

聽完就蠻喜歡這種文化——可以得到真實的回饋,然後不停的進步。

2. Facebook根本環球影城

這次還去了Facebook,我覺得 Facebook 跟我想像很不ㄧ樣。過去想像Facebook,就覺得它應該就是一棟高聳和現代的建築物吧?

但真的實際參訪,發現裡面更像是一個城市,有紀念品店、餐廳、點心店、…等,很像是環球影城(?)

這次還有機會跟裡面的工程師吃飯,但我覺得沒聊到什麼有意思的事情XD。只覺得 Facebook 工程師也蠻辛苦的,他們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爬到特定的等級,不然會被到要求加入績效改善計畫,有開除的風險,因此剛進去前幾年壓力不小。

3. Airbnb裡面都是Airbnb

剛好也有機會去到 Airbnb。我覺得 Airbnb 真的是一個得很有特色的地方!總部內部的設計相當讓人驚嘆。

每個辦公室都經過的獨立設計。例如:帳篷、露營車….等。(看影片就知道了)

進去逛一圈,讓人有種「果然是Airbnb阿…」的感覺

史丹佛商學院對領導者的教育

史丹佛商學院史丹佛商學院

還有機會去史丹佛商學院(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, GSB)參訪,並聽學生分享GSB的課程與生活。

其中最讓我印象的,是GSB有個的課程叫做 Interpersonal Dynamics。

這堂課的老師不太講課,而是留 3–4小時,讓學生分組聊天互動,不設定任何談話主題。

但這並不是個單純社交的場合。

課程教練會特別塑造一個安全的氛圍,讓每個參與者都覺得「在這個空間,彼此可以很直接提供別人直接回饋。」

比如說,在這堂課中,同學A會很直接跟同學B說

「你剛剛講的東西,其實讓我覺得有一點生氣,我覺得你給我的感覺好像在指責我。」

同學B可能也會很直接地說

「因為你剛剛說的內容,讓我覺得有點攻擊性」

如果剛好同學C在旁聽到這兩人的談話,也可以隨時插進來說

「嘿,我剛剛觀察你們的互動,覺得好像有一些緊張」

透過這樣直接,但深度的互動,學生開始會慢慢地認識到

  • 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?

  • 當自己講話的時候,會給別人什麼樣的感受?

  • 要如何調整自己溝通的模式,去影響別人?

  • 如何適當的表現自己的情緒,與別人產生連結

許多 GSB 校友會在這個課程中產生感觸,因為這堂課打破了他們原本對自己的了解,並且能夠「從他人的眼中,重新認識了自己」。

從這些課程,可以看出 GSB 對領導者的教育理念很重視所謂 soft skill 。雖然 hard skill 仍然重要(財務、投資、會計等),但是「如何更好的影響他人?」「如何與人建立連結?」更是 GSB 認為領導者需要培養的重要特質。

這讓我想到領導專家,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劉瀾在《領導力 30 講》這堂課上所說的——

領導力不是一個人解決問題

領導力帶著一群人一起解決問題

自己覺得工程師就是一群很擅長「一個人解決問題」,並且關注 hard skill 的人。至少對我來說,或許是因為不擅長依賴他人與求助,所以就會想自己透過程式和電腦來為我解決問題。但人的世界如此複雜,又有多少事情可以單靠技術解決的了呢?

如果沒有辦法透過良好的合作模式,跟好的產品設計、營運、行銷串連,將技術本身影響力放大,單有好的技術本身也是可惜的。

因此,我覺得 GSB 的參訪給我蠻多啟發,對於「如何更好的影響他人」、「與人合作」是一個我長期都很好奇、希望學習的議題。

下一篇:矽谷之旅(2):人焦慮的根源是什麼? — — 在矽谷學到的三件事


Tags

矽谷
Previous Article
矽谷之旅(2):人焦慮的根源是什麼?

Nissen

Software Engineer

Topics

Software philosophy

Web development

Project

Free talk

Related Posts

矽谷之旅(2):人焦慮的根源是什麼?
April 29, 2020
1 min
© 2023, All Rights Reserved.

Quick Links

Advertise with usAbout Us

Social Media